天辰开户

你的位置:天辰开户 > 业务范围 >

1.1亿人次,403.5亿元!端午旅游“热”背后的“冷”思考

图片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掀起了一轮小热潮,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端午总体旅游成绩单背后,全国各地旅游市场的具体数据、市场趋势和热点事件。

数读端午

分地区来看,各地旅游数据各有亮点。

· 浙江接待游客144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亿元

· 安徽接待游客193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1.9亿元

· 北京接待游客779.2万人次,旅游消费100.9亿

· 湖南全省共接待游客1368.81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96.81亿元

· 广东累计接待游客19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1亿元

· 辽宁累计接待游客10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6亿元

· 河南共接待国内游客1443.4万人次,旅游收入64.5亿元

· 内蒙古预计接待国内游客876.98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59.41亿元

· 新疆接待游客568.58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57.57亿元

· 上海:接待游客761.52万人 同比增长13.24%

· 四川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260万,门票收入突破10939万

目前只有部分省市发布端午旅游数据,但是各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相加的总数超过文旅部公布的总数,旅游数据“纵向不可加”主要在于国家与地方统计口径的差异。国家层面的统计采用出游的概念和口径,而地方层面的统计采用接待的概念和口径,两种数据来源渠道有差别,不能进行简单比较与加总。

消费方面,据美团数据,端午假期全国日均生活服务线上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达69%,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湖北、河南、湖南为全国消费规模TOP10省及直辖市。

运输方面,端午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3761.6万人次,日均21253.9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6.6%,比2023年同期增长9.4%。其中:

>> 铁路发送旅客4604.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8.6%,比2023年同期增长5.1%。

>> 公路人员流动量5831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6.9%,比2022年同期增长38%,比2023年同期增长9.5%。

>> 水路发送旅客292.9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34.7%,比2023年同期增长4.4%。

>> 民航发送旅客55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7.5%,比2023年同期增长7.9%。

旅游市场趋势

小城旅游持续火爆

端午假期,既有民俗特色,又极具性价比的小城旅游热度高居不下,同程数据显示,人少景美性价比高的三四线城市受到游客欢迎。数据显示,国内热门三四线城市旅游预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黄山、阿坝、阿勒泰、锦州、承德、大同、延边、兰州、张家口和日照是2024端午假期预订热度增长最快的黑马目的地。

“新中式”民俗游受热捧

端午假期,多地因地制宜推出丰富多样的民俗休闲活动,围绕赛龙舟等主题,非遗文化体验、历史文化景区打卡、博物馆参观、汉服妆造体验等“新中式”民俗文化体验游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热点。

短途周边游成主流

此次端午,以“2小时高铁圈”为代表的周边短途游引领假日风潮,携程端午报告显示,周边游及本地游订单占据假日近7成旅游订单;端午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两成。杭州、南京、上海、广州、苏州、北京、天津、济南、成都、深圳位列周边游热门目的地前十。

端午旅游“热”背后的“冷”思考

此次端午假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但是火热的旅游市场背后也有“量价其跌”,首先是人均旅游支出,目前仍不及2019年(恢复至89.5%),其次是国内机票、酒店价格低于五一以及去年同期。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今年端午高星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均价降幅最为明显,达到两成左右。同时,由于今年经济型酒店供给量增加明显,对价格起到平抑左右;而相比中低星酒店,高星酒店则在“保入住率”上有较大压力,在比较“淡”的端午假期,涨价动力不足,部分城市五星级酒店在端午期间报价也仅每晚400多元。

今年全国各地文旅宣传百花齐放,拉动文旅消费成为多个省市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是端午期间央视曝光鼓浪屿宰客一条龙事件也暴露出旅游市场诱导消费、收取回扣、高价套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诸多问题,并且环环相扣,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并且这种问题不仅在鼓浪屿有,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每年曝光一批、倒闭一批又会出现新的一批,治标不治本的核心在于监管部门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监管合力,一些不良商家也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旅游都是“一锤子买卖”,大部分游客被宰后考虑到时间、精力因素,往往都会忍气吞声,即便真有游客投诉,想着大不了交一笔罚款就行,后期依然屡教不改,如果一座城市在旅游服务中持续出现此类问题,最后结果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文旅行业不比其他行业,不是做几个“形象工程”、造几个热点话题、做几场营销活动就行了,即便是旅游网红城市,如果不持续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样也会被游客抛弃,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到配套服务等,城市文旅产业的提升并非朝夕之功,如果一座城市只看到旅游市场火热的数据而不关注市场背后的一些“问题”,文旅发展只会走下坡路。

随着旅游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费,旅游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整个旅游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城市想要推动文旅产业长红,需久久为功。